时代精神与主流文化的真实呈现
——序《追梦路上——皖江儿女风采录》
姚 岚
尽管国际形势诡谲多变,矛盾和危机不断升级,但我国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和成就历历在目,尤其是国家推进“乡村振兴”这一战略决策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城乡的大变化,看到了日新月异的繁荣景象,感受到了追梦路上的喜怒哀乐……惊喜、震撼之余,自觉地走出书斋,走向广阔的原野、车间,以真真切切的“在场感”为读者讲述中国故事,诠释时代精神,弘扬主流文化,则是我们作为一名诗人、作家应该持有的姿态和立场。
一个伟大的时代,需要用纪实的文体来记录它的伟大变革与发展,这个文体就是报告文学。
优秀的报告文学能够真实、及时地还原社会生活事件,人物活动轨迹。这就要求我们作家必须掌握第一手材料,是一个热情的“在场者”。这些年来,我们广泛发动、积极组织各种文学采风创作活动,倡议诗人作家们增强“四力”。作家们不再闭门造车,钻进故纸堆里寻求灵感;诗人们不再躲进象牙塔里,吟风颂月。安庆的诗人作家们不仅积极投身于火热的经济社会建设的主战场,还夜以继日地笔耕不辍,把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传播出去。
一次次的深入农村、厂矿、社区、企业采风,一大批作家开始注重报告文学的创作。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的轻骑兵”,越来越受到欢迎。
近年来,我们有意识地在“安庆作家”公众号和《振风》杂志上开设报告文学专栏,多次推出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专辑,也曾出版过《新家园·纪实卷》。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培养壮大报告文学作家队伍,2019 年5 月,安庆市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创作组升格为报告文学学会。学会成立以后,作家们对报告文学的创作热情高涨,佳作频频,我们多次同省级媒体“中安在线”合作,开辟专栏,系列推出“脱贫攻坚”、“助力经济发展”、“乡村振兴”中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为安庆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助势、呐喊,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文化强市建设的推动者。
报告文学创作队伍不断壮大,有不少作家加入了安徽省报告文学家协会和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成为安庆市弘扬主旋律队伍中的有生力量。
2022 年初,安庆市报告文学学会决定组织作家开展“皖江儿女风采录”报告文学的采访创作,自筹经费,因而有了这本报告文学集的结集出版。2023 年初经省协同意,安庆市报告文学学会改为“安徽省报告文学家协会安庆分会”。
入选本书的作者都是基层业余作家,各自的本职工作都很繁重。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能夜以继日地笔耕,自身的积极进取与勤奋精神本就是当今时代精神的写照。囿于身份和多种因素的限制,我们尽管无法接触国家大事,也难以采访轰动性的新闻与事件,但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群体,我们不能无视自己身边日新月异的变化,不能漠视为社会进步为生活美好做出奉献的普通劳动者。
事实证明,在当今火热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队伍里,我们也是走在前沿的一员!
这本书能顺利编印出版,还得感谢房积忠、王杰英、杨昌林、施发忠这个团队,是他们支持了本书出版的绝大部分经费。这是一个活跃在安庆西郊、为无数家庭解决后顾之忧的团队,他们为当代的养老护理事业奉献着心血和汗水,夜以继日,其辛苦与委屈程度,非常人难以忍受。相信读了这本书后,读者自然会感到由衷的敬意。同时也要感谢我们的作家们,许多作家的采访创作都是公益性的,没有收取报酬。是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推动着我们安庆文学事业的车轮缓慢前行。
这本报告文学集收录的33 篇文章,篇篇都是褒扬新时代里各个领域积极奋进的追梦者,他们有理想、有情怀,百折不挠,具有昂扬向上的引导作用,是时代精神与主流文化的真实呈现。
如果说,这本报告文学集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我也毫不隐讳地说:
在守望“中国文学的文心与元气”方面做得不够,社会性的大报告文学几乎没有,对人性的多维度展现得也不够深入。我相信,随着报告文学创作的繁荣,我们的视角会更宽广,我们的笔触也会更加深刻。
是为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