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缘分
费坚真
今年5月上旬,蜚声全国的演讲家、历史学教授、中国当代研究所研究员李永田先生,读到胡连俊新出版的《穿越徐州》一书后,激动不已,挥毫写下多篇读书札记,先发给徐州广播电视台资深记者、散文作家胡连俊先生。胡先生对李先生的文稿予以校阅、编排和精心配图后,与我联系,打算将李先生的读书札记交由黄淮网首发。对此,我向黄淮网总编辑王艳同志汇报,她欣然同意并予以支持。
就这样,从5月12日起至7月22日,黄淮网连续发布李永田的《穿越徐州抒乡愁》(以下简称《抒乡愁》)计39篇。之后,李先生又续写21篇,总计达60篇之多。
李先生这些脍炙人口的美文,饱含深厚而炽热的乡情,令家乡父老和广大读者心动。李老以耄耋之身,不顾盛夏酷暑,写了那么多穿越古今、活泼灵动、思想深邃、文采飞扬的文字,并赐稿黄淮网首发,在此,我们谨向李永田先生表示诚挚的谢意!
乡愁是对家乡深切的思念,是对家乡绵长的眷恋。“对家乡的情和爱”是贯穿《抒乡愁》的主题主线,正如李老在书中所言:“我在6000年徐州古老的大地上上下求索,寻找着我对家乡的情和爱”。
李永田1941年3月出生于家乡徐州,早年在徐州求学,熟悉家乡的山水草木、风土人情。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内蒙古磨练14年,在徐州师范学院(今江苏师范大学)工作13年。1991年奉调进京,至今已33年。
李永田就职京城国家高层学术机构,蜚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仍不忘家乡的山山水水,不忘旧谊老友,不忘草根大众。《抒乡愁》60篇美文,以炽热的情怀、多彩的笔触再现了徐州的自然景观、历史过往、社会风貌、古今英雄,特别是揭示了这块热土的灵魂所在。文章涉及城乡建设、工农百业、民营经济、文教旅游、美食特产等方方面面。每篇作品可读、可赏、可品、可思、可赞、可叹,读来让人受益匪浅,余味悠长。
感情是不容掺假的。李永田对家乡眷恋的情感如此的纯朴真挚,我作为黄淮网副总编辑,首先是用心阅读的忠实读者。我在编稿时,每当看到一些感人的情节细节描述,心里总是暖暖的,禁不住热泪盈眶。《抒乡愁》通过多维角度的观察、思考和表达,引发读者的感动和共鸣,让人们深刻体味到文字的力度、情感的深度和爱的温度。正是《抒乡愁》始终聚焦“对家乡的情和爱”,才让广大读者深切感受到乡情的珍贵、心灵的震撼和无法衡量的价值。
在这里,我从内心想对李永田先生说,您从徐州走到伟大祖国首都北京,您是徐州人的骄傲和自豪!您抒发乡情乡愁,家乡徐州的老百姓永远记住了您的好。李永田思念家乡徐州,徐州老百姓思念李永田,都知道首都北京有一位徐州老乡李永田。
我深知,《抒乡愁》由黄淮网首发,其意义在于发挥现代网络媒体的优势,让更多的徐州人尤其80后、90后、00后出生的这些年轻人,真正认识徐州好人、徐州名人李永田。《抒乡愁》的首发问世,正是这种缘分的使然。
李永田教授是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辑委员会主任,中国演讲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常务副主任、秘书长,北京演讲家文化传播中心主任。他还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首批“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20世纪80年代,李永田教授为社会各界作过上千场精彩的演讲,直接听众多达数十万人之多。他曾被人们赞誉为“播种真理种子的人”和“青年的良师益友”。我清楚地记得,80年代我曾在徐州会堂现场聆听李永田老师《英雄与祖国》的精彩演讲。4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当年的那一份感动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缘分是一种难以解释的现象,它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相遇、相识、相知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深厚情感联系。所以我一直认为,在缘分到来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别让它错过,错过了就是过错。我庆幸自己能编辑李先生的文字,仿佛跟随他一道做了一次探亲之旅、感恩之旅,耳濡目染,受益匪浅。黄淮网发布《抒乡愁》系列作品,实在是莫大的荣幸。
下一步,黄淮网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牢牢把握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按照李永田先生“从‘徐州’穿越出去,在广袤的‘神州’漫游”的设想,发挥现代网络媒体优势,主动跟进宣传,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讲好“徐州故事”、讲好“神州故事”奉献黄淮网的力量。
二零二四年九月十九日
作者简介:
费坚真,现任黄淮网副总编辑,曾任徐州矿务集团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副处级),高级政工师职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