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欢迎您!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精采书评
精采书评
站内搜索
站内全文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精采书评 >> 精采书评   
《绿叶对根的情意》后记
 时间:2024-06-28 来源:中国文化出版社  作者:管理员  点击:192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五十年光阴,弹指挥间,军号声仿佛还在耳边,战友影晃若再现眼前。为纪念那段难忘岁月,2011年八一,全队阔别后再聚贵阳时,决定编一本纪念册,纪念我们那个时代的青春芳华,并委托当年从事文字创作的几位战友承担队史叙述,由张桂林负责完成图片收集。魏华春队长非常支持这项倡议,并最先撰写了他的回忆文章。由于当时战友们多还在职场拼搏,创作战友们无暇分身。2019年,有几位战友相继离世,顿感光阴逼人,时间紧迫,魏华春队长数次询问纪念册编写之事,嘱我尽快完成,我虽不擅文字,面对重托,便义不容辞,越俎代庖操起了纪念册的撰写。

大凡编纂纪念册,都是记录当年历史、时代、人物、事件。记史必须尊重历史,记叙必须真实。作为那个时代军史组成部分的部队文艺宣传队史,也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和原则,站在党和军队的立场,以宣传队当年的活动轨迹为依据,客观描述和记录那个时代,弘扬我军正气,展现军人风采,摒弃历史误会,避开个人恩怨,不以个人好恶评判对错,着力再现当年战友们积极向上、刻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我队当年的众多活动和取得的成绩,离不开驻地省市文艺团体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队的文艺活动史,也是地方文艺活动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本纪念册记叙中不可或缺的要点。

全书结构篇章由张桂林设计,并得到魏华春队长的肯定,在魏队长先期撰写的宣传队概况和向正全记叙的宣传队早期活动资料及薛立志采访的部分素材的基础上,撰写了除署名外的全部章节,同时对战友们的回忆文章作了补充更改。最后,由薛立志对全部文字进行补充、修改、润色,大大提高了纪念册文字的质量。由于当年部队紧急调防,宣传队匆匆解散,我队演出的图片大部丢失,特别是前期的许多活动和演出剧照均已无存,现在使用的图片都是战友们各自保存并用手机翻拍传送的,图片质量较差,但终究是难得的历史记录。所幸当年在遵义演出时,遵义新闻图片社的李仁义先生为我队拍下了《红嫂》和《杜鹃山》两剧的完整剧照,弥足珍贵,聊补了缺失和遗憾。在此,特向李仁义先生致敬并鸣谢。

撰写过程中,得到各地战友们的大力支持,电话无数,微信释疑;

感谢战友们积极动手撰写回忆文稿,董艳丽、张青庄等在发倡议的当年就完成文稿,姚萍送来保存了40多年的《杜鹃山》演出场次记录,使记叙更加准确;册子中还收录了几篇有关我队队员的社会报道文章,特感谢撰稿作者。

为了方便记录和叙述,也为了真实,对战友们的姓名全部保持了原来的称呼,对部分战友后来更改的名字(董燕丽——董艳丽、李卫萍——李蔚萍、谢继红——谢霁鸿)未采录,特此致歉。

初稿完成后,大家对其中的错误和遗漏之处热心补充更正,使记叙更趋完整。感谢最后修订时沈必军排长、杨之权、兰廷军、李安清等来寒舍集中对稿子进行核查修订。

特别感谢原部队的老领导马子龙中将为纪念册撰写了序,并对全书提出了宝贵意见。

在撰稿结束之际,对那些联系不上的战友诚表由衷惦念,祝福他们平安健康!对仙逝的战友,深切悼念追忆,永远怀念他们!特别是2011年率先写出了文章的董艳丽,于2018年因病去世,未能看到纪念册出版,深为悲痛遗憾!

本纪念册耗时10余载,几经艰难,最终得以付印出版,要特别感谢本队战友们的倾囊相助,特别是青岛的战友们率先响应,慷慨捐资,在此特表敬意!

很惭愧这本纪念册拖了这么久,加之水平能力之限,错误和遗漏不可避免,还望战友们和阅者宽谅!

 
 上一条: 《诗心妙手生华章》:浅品廖江森《竹斋听江声》有感
 下一条: 《大六壬指南揭秘》序言
 

中国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总社地址香港九龙弥顿道208-212四海大厦
总社电话:00852-21962638/65852676/39216081(传真)
内地咨询电话:13923719482(深圳)
业务QQ:2754109459 邮箱:27541094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