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到真时 自为真诗
都说流光容易把人抛,而远逝了的不仅是匆匆的如烟往事,还有那抖落了的一地风尘。在岁月流转、记忆停留中,我终也免不了提笔有千言、落笔竟无绪的尴尬。
而这种尴尬,实是对诗歌无从鉴赏的认知和感受。
屈指算来,与马建国先生相识已整十年。期间虽有断隔,终是延续了十年不可多得的情谊。我始终认为用“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来形容这位桃李天下的职教工作者,想必是最贴切不过的。他的谦恭,他的真诚,还有那纵横于身的深厚积淀,才有了如今《黄河春韵》这部煌煌诗篇、巍巍力作。
当我拿到这部诗集在心淡意静、喧嚣皆无处一一品读之时,内心早已被这种诗歌形式的魅力和诗中蕴藏的力量所感染。这部诗集,不仅是一次感情的集中流淌和宣泄,更镌刻着作者三十余年岁月磨砺的印痕。同时,这也让我更加坚信,诗歌的真正力量,不惟是花前月下的柔情蜜意,更在于不动声色的直抵人心。
《庄子·渔父》中有言:“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显然,这部《黄河春韵》已将真情横于岁月的额头,已把真意融入生命的肌髓,用紧贴大地的朴素语言,以一个“真”字贯穿着建国先生对文字的热爱和对诗歌的坚守。
我想说的是,正是这个“真”字,才让整部诗集有了清澈的生命和完整的灵魂。
他的“真”,是对自然真味的无限讴歌。从初登泰山到畅游蓬莱,从神往丽江到情向大理;青海湖畔留影,日月潭上泛舟,峨眉山下思贤,野象谷中信步……万卷书后万里路,所到之处,作者不只迷恋眼前之美景,更将所感所思以诗文形式把祖国的大好河山诉诸笔端。这些读后便能浮现出意境的文字,分明是对自然的感喟和敬畏。
他的“真”,是对历史真容的温情再现。立体的诗歌 , 大概是不需要闹出太大的人文局面,也无须有着太深的人性寄托。作者对历史的歌泣,既有着对古城古韵意犹未尽的赞美,又有着对重大事件的即情描述。他从不纠结于历史视野的广阔与否,哪怕是细腻入微的回忆,也能让人情不自禁地泪目。必须承认的是,再现一段已逝的历史,等同于另一种表达与阐述的反复蹂躏。
他的“真”,是对生活真谛的热忱感悟。你可以认为,作者对自然风光的描写,是诗集中最为生机勃发、辞彩华茂的部分,我却从春风秋雨中看到了作者对惬意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逐。不管是随心而述的韵律诗,还是即兴而作的现代诗,那种明快自信的节奏,和着时代前进的节拍,哪能看到丝毫的瑶瑶无助。而这种对生活的一往情深,又怎会不让人人沉浸和迷醉。
他的“真”,更是对人间真情的至高赞颂。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而作者的真情,匿藏在乡情中,流露于亲情外,汩汩真情在血脉中流淌。特别是对母亲的悼念和思恋,感天动地,刻骨铭心。读着每一首感人至深的诗文,总会不自觉地让暌违已久的思绪瞬间重返脑海,鲜亮如草叶之上的露珠。作者用情之深,动情之真,让人顿生纸短情长、语浅味浓的赞叹。
春寒料峭,万物萌发,生机蓬勃的黄河三角洲地区正孕育着无限的生机与希望。《黄河春韵》这部回归诗歌本真的作品集,即将伴随着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应运而生。它的面世,也告慰着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辛勤劳作的人民。
因此,这部诗集,值得阅读。
刘淑兰
2023 年 2 月于先闻艺术论坛美术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