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欢迎您!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精采书评
精采书评
站内搜索
站内全文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精采书评 >> 精采书评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永卫先生为《董福祥宫保府》作序
 时间:2016-05-31 来源:中国文化出版社  作者:袁晨月  点击:3487

 

 

 

 

一座宫保府,半部近代史

 

◎周永卫

 

(序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6年元月的一天,我忽然接到挚友、大学同窗韩君志刚的手机短信,嘱为其新作《董福祥宫保府》写个序,短信后还附诗一首:

 

别离故地二十载,四十八岁访旧宅。

漫步城垣思往事,曲径幽院独徘徊。

西征秦腔吼起来,甘军声震天山外。

多少烟云过眼去,董帅高坐望乡台。

 

几乎不假思索,我立即回复:“承蒙错爱,一定尽力。”

 

我之所以爽快答应,原因有二。其一,我与他的缘分非同一般;其二,我曾与志刚一起亲密接触过董宫保府,留下了一段难忘而美好的记忆。

 

先说我们之间的缘分。19859月,位于古城西安南郊吴家坟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学生宿舍楼13号楼22号宿舍,迎来了西北四省区的八位新生。这八位朝夕相处、情同手足的弟兄,一律按年龄大小相称,其中我是老五,志刚是老七。此后,整整四年,我们没有调换过宿舍。志刚文质彬彬,才华横溢,下笔千言,出口成章,是许多女生的偶像,常常令我等羡慕嫉妒。他的绘画天赋,给我印象深刻。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形象,而且形神兼备。他画的奔马,颇具徐悲鸿的风格。我们宿舍学术气氛十分浓厚,历史系系办刊物《大学春秋》主编是我们宿舍老四宋永成,如今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有一次《大学春秋》在全校范围内搞有奖征文比赛,邀请黄新亚老师做评委,征文活动很成功,参赛者十分踊跃,全校大约有10余人获奖,其中我们宿舍三人获奖,老大王青获一等奖,志刚获二等奖,我只获得三等奖,一时传为佳话。志刚爱好广泛,喜欢交友,喜欢游历,喜欢书画,我们周末常一起进城到南梢门古旧书店淘书,其乐无穷。有一次,大概是五一节吧,我回距离西安180公里的老家凤翔探亲,邀请他做伴,他欣然答应。大学同窗中到过我老家做客的,志刚是唯一一位。人常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我俩虽然不是“共枕眠”,但四年中床铺首尾相连、抵足而寐,可谓臭味相投。与自己朝夕相处四载,同吃、同住、同上课、同甘苦的人,一生中实在是屈指可数。

 

再说我与董宫保府的亲密接触。大学毕业后,大家天各一方。志刚分配到他老家宁夏银南地区文化处,我考上了西北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研究生,为生活、为理想奔波,聚少离多。由于那时通讯不发达,没有手机,也没有固定住宅电话,我们的联系逐渐少了,但一直未曾中断。转眼之间,我们已经分别了15个年头。2004年暑假,我们一家三口与老四永成一家三口相约去宁夏吴忠探望志刚。久别重逢,欣喜若狂,当晚喝了个天昏地暗。之后几天里,志刚陪同我们游览了银川西夏王陵、青铜峡一百零八塔、平罗的沙湖景区,以及吴忠董宫保府。塞上江南、神奇宁夏的醉人风光,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印象中,当时的董宫保府虽然已经是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缺乏经费,尚未整修,残破不堪,有不少蚂蜂窝,永成的儿子竟然被蚂蜂蛰了。

 

斗转星移,我与志刚和董宫保府分别已经12年了。志刚的短信,再次引发了我对大学生活和宁夏之行的怀念。按照志刚的提示,我在网上一口气读完了他所撰写的13篇系列文章,深受触动,拍案叫绝。我从事的专业是中国古代史,对中国近代史涉猎甚少。我的感受可以用“一座宫保府,半部近代史”来概括。

 

董宫保府是清末名将董福祥的府邸,因为董福祥曾经官拜太子少保,简称“宫保”,府邸故名宫保府。关于董福祥的生平事迹,比较权威的是著名近代史专家林敦奎先生的介绍:

 

董福祥(18391908),清末将领。字星五。回族。甘肃固原(今属宁夏)人。1862年(同治元年)陕甘回民起义时,率众据甘肃安化(今甘肃庆阳)抗清,活动于陇东、陕北,声势颇大。后在陕北被左宗棠部刘松山击败,投降清军,所部改编为董字三营,先后从刘松山、刘锦棠镇压陕西、甘肃、西宁(今属青海)等处回民起义,升为提督。1875年(光绪元年),又随刘锦棠进兵新疆。以收复乌鲁木齐等地及平定南疆阿古柏骚乱有功,得左宗棠赏识。1890年,擢喀什噶尔提督。1895年,率部至甘肃镇压回民起义。后调甘肃提督。1897年,奉调防卫京师,所部编为荣禄所辖武卫后军。1900年,义和团运动迅速发展,清廷采取“招抚”策略。董福祥部士兵纷纷加入义和团,杀死日本驻华使馆书记官杉山彬,并参与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董福祥率军护卫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西逃。清政府与八国联军议和过程中,外国侵略者要求处死董福祥,清廷不允,旋被解职,禁锢家中。1908年病死于甘肃金积堡(今属宁夏)。(《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缩印本)》,第118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400余字的人物简介,虽然高度概括且面面俱到,却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董福祥生年是1840年而非1839年,族属是汉族而非回族。这就是志刚长期坚持和研究的意义所在,这部论著可以说是董福祥与董府研究的填补空白之作。

 

纵观全书,我以为主要特色有三:

 

其一,史料翔实,内容丰富。志刚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接受过四年本科系统学习,打下了颇为扎实的学术功底。上世纪80年代的陕西师大历史系,名师辈出,在全国学术界有很大影响。史念海、斯维至、朱本源、黄永年、孙达人、牛致功、何清谷、赵文润、杨德泉、马正林、杨存堂等享誉学界的老一代学者,大都给我们授过课。当年给我们上课的年轻老师如秦晖、金雁夫妇、王大华、刘九生、贾二强、马雪萍、黄新亚、石小军等,后来都成为学界精英。历史著述,不能天马行空,信马由缰。撰写一部论著,研究相关问题,搜集资料、梳理学术史是第一步。志刚正是这样做的。他的资料搜集工作主要来自四个渠道:一是查阅摘录或复印地方史志和近代史料中相关资料;二是搜集学术界已有研究文章;三是遍访董家后人及府边上知情老人,抢救活材料;四是拓印固原、金积散存墓志、碑刻资料。特别是大量的口述史料,散处各地的墓志、碑刻史料的搜集整理,绝非仅仅依靠图书馆、档案馆和互联网做学问的学院派学者所能完成。志刚正是付出了诸多艰苦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做了大量披沙拣金、拾珠拂尘的工作,才使得全书史料翔实而可靠,内容充实而丰富。

 

其二,新意迭出,亮点纷呈。作为晚清一代名将,董福祥与左宗棠、荣禄、慈禧太后等近代历史人物有过密切交往。董福祥及其部属,与西北回民起义、湘军势力的扩张、南疆阿古柏叛乱、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慈禧流亡西安、“宁夏王”马鸿逵及其马步芳“马家军”的崛起等重要历史事件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座宫保府,半部近代史”绝非虚言。志刚的论著,依据大量一手资料,涉及董福祥及其宫保府的方方面面,包括董福祥在金积堡的逸闻趣事、董府古建筑的现状与文物价值、董福祥任乌鲁木齐提督问题、董福祥与秦腔、杀死日本驻华使馆书记官杉山彬的刺客、甘军名将张俊与吴忠张府、李双良与“董字三营”、“朱乱子”的革命生涯等等,呈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和细节。在张慎微、王伯祥等前贤研究的基础上,把董福祥与董府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可谓处处有新意,不乏闪光点。

 

其三,文笔优美,引人入胜。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与孟子、荀子等人的精彩文笔不无关系。而墨子思想的失传,很大程度上与墨子呆板呆滞的文字表达有关。精彩的故事,优美的文字,能够感染人、感化人、激励人、鼓舞人,这些不是所有的作者都能够做到的。优美的文笔,需要天赋,需要灵感,需要沉淀,需要提炼。这方面,志刚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很到位、很出彩。他的书稿,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生气和灵气,既有阳春白雪,也不乏西北土语,可谓笔走龙蛇,雅俗共赏。读之使人流连忘返,趣味盎然。相信读者只要翻阅此书,都会有类似的感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志刚从政之余,笔耕不辍,致力于地方文史研究多年,曾获全国首届郑振铎文物保护基金奖个人奖、宁夏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实属不易。在他的心血之作出版之际,作为他的挚友以及最早的读者,写下自己的些许感受,聊作序言。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016323日于羊城西府山人斋

 

周永卫

 
 上一条: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熊苗为《营养师与配餐师操作手册》作序
 下一条: 云南省大理州副州长、党组成员暨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院长段玠为《沉思录——平衡论》作序
 

中国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总社地址香港九龙弥顿道208-212四海大厦
总社电话:00852-21962638/65852676/39216081(传真)
内地咨询电话:13923719482(深圳)
业务QQ:2754109459 邮箱:27541094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