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英说易》序
◎邓瑞全
[序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王少英先生集数十年学易研易用易之相关成果,汇为一编,曰《少英说易》,这不仅是先生个人学术成就的集中总结,也是当代易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值得祝贺。
先生出身书香门第,自幼酷爱读书,可以说血液中流淌着民族文化的基因。青年起即踏入仕途,长期供职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历任宁夏政府办公厅秘书、宁夏商务厅副厅长、宁夏粮食局副局长和党组副书记等,其间也曾出任企业总经理和董事长,还曾经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殊荣。以寻常看来官职至正厅局级,位置到国企老总,权不可谓不高,财不可谓不厚,可谓官场上商场上的成功人士。以先生的才华和智慧,加之兢兢业业的工作和卓有成效的贡献,倘能勇猛精进,更上一层楼当无任何问题。然灵渠之水,各有所趋,先生胸中自有更为远大的志向,这就是以承继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以发扬光大易学事业为使命,至于仕途之达与不达,不措于心。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出任宁夏易学研究会会长以来,先生几乎以全部身心投入到易学事业中来,团结易道同仁,开展研究讨论,出版学术成果,组织实践活动,特别是两次成功举办“中国·六盘山国际易学学术研讨会”,轰动海内外,遂有宁夏虽为小区,却是易学重镇的美誉。
高山不言,自有景仰者焉。先生的学术造诣和对易学之贡献,赢得广泛社会声誉。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礼聘先生为宁夏文史研究馆馆员,海内外多家易学研究机构如中华周易协会、中国易经会、中华周易联合会、中华易经科学院、国际易经科学院、中国周易发展研究院、中国易经应用科学院、华夏延生国学文化研究院、中国国学研究院、国际易学文化研究会和新华网“华人频道”《华人易学堂》等,或推先生为名誉会长、名誉院长,或礼聘为高级顾问和学术顾问。此外,先生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有几十个,如“中华易学和谐大使”、“国际易学和谐大使”、“国际著名易学专家”、“弘扬易学突出贡献人物”、“中华易学研究特殊成就奖”、“中华易学终身成就奖”、“世界易经终身成就奖”、“易学健康发展领航者”、“国际易学十大领军人物”、“二00 九年全球百名最具影响力易学研究杰出人物”和“最高成就奖”等。多少称号并不重要,但从中可以看出先生在易学事业上不辍耕耘的努力和勤奋,以及洒下汗水之后的收获和满足。我认为王少英先生是当今易学界的一面旗帜,是值得骄傲的,是名至实归的。
先生于易学研究具有大视野和高境界。提出“将易经研究置于中华文化研究的大环境之中”,从而“拓宽易学研究的范畴,获得新的方法和视野”。又强调“《易经》具有心音和声、凝魂聚气的巨大魅力”,呼吁易学研究要坚持科学态度,重视理论学习与研究,破除迷信,创新发展。先生认为学习易学要以“进德修业”为出发点,提升个人素养,而儒家一向提倡“修齐治平”,其中“修身”为人生发展与历练的重要环节,内在精神高度一致。先生反复提及“易学要与时俱进”,“与现代科学、经济社会接轨”,这些意见和观点都非常重要,极有见地。特别是有关易学与经济社会接轨的论述,与我的一贯看法若合符节。易学窑之所以能长盛不衰,就是因为能够与时俱进,和时代同步,满足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我认为在新的世纪和新的形势之下,易学的思想资源可以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提供战略性的支持。三十年前,我在刘乃龢师门下攻读历史文献学专业研究生,期间曾练习点校白文十三经,开始接触《周易》经传,对王弼和韩康伯的注释有所了解。业师吴怀祺先生也曾就史学与易学多所指点,始窥易学之门径。1989 年后,因刘乃龢师担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的缘故,我担任学会副秘书长,协助老师处理会务,期间曾向学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赵吉惠先生和常务理事信阳师范学院李叔毅先生请教易学相关问题,获益多多。此后,更加留意易学界的学术活动。王少英先生树帜西北,倡建宁夏易学研究会,大力弘扬易学文化,声名远播。应该说闻名已久,多年来一直想趋谒请益,奈何俗务繁冗,未得如愿。今岁乙未季秋,有幸拜会先生于武当山下之十堰市。时周易发展研究院举行“2015 中华易学文化发展蓝皮书”启动仪式,座中多易界成名之士,谠论皇皇,珠玉纷披,且多惊世骇俗之语,而先生言语轻缓,疾徐有度,若长谷流溪,不知其多也。会后,先生言及编辑出版自选集,并属我写序。虽然我从事易学文化研究多年,但于先生当属后学晚辈,岂敢造次?却之再三不得,知先生之厚意不可辜负也。窃以为易学浩瀚,易道广大,前贤所谓象数义理,四库馆臣所谓两派六宗,今人所谓学院派江湖派,皆不足以概括易学易道之奥旨,易学者何?概言之,一切研究易的学问都可称为易学。前人研易用易之种种,无论文本整理校注,还是义理解读阐发,或是诸般术数秘技,所谓易外别传之门类,皆是也。易道者何?易学之上的具有普遍性的理论、思想和境界。《系辞上》“: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以此比喻,则易学为“形而下”,是一门学术或专业,属于“器”的层面,而易道应该属于“形而上”的“道”了。我一直认为,从事易学研究和应用,不论造诣多深,方法多奇,术技多神,如果只停留在学问研讨和方法论层面,可以成为专家学者或名人高士,但是要成为易道之中的得道之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佛家讲成佛,道家讲成仙,成佛成仙更多的是指觉悟之后的一种思想和境界,或是灵魂的解放和自由,学易者也是一样。无论如何,易学是进入易道的最重要的途径。可感慨者,先生壮年之时,在仕途、商途皆有远大可期之前程,完全是因为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对易学文化的热爱和执着,几乎没有保留地为此倾注全部心血和汗水,取舍之际,令人感动。基于此,我可以断言,先生已经由易学进入易道,由“形而下”进入“形而上”,悟道,得道,成为有道之人。进入或达到一种新的精神境界,这种愉悦和美好是常人难以体会到的。《周易》经传中反复提及的“大人”或“圣人”,我理解就是经由这种途径而得道之人。进入“道”这种美好境界,享受“得道”的美妙体验,近乎于成佛成仙成圣。若具体而言,可以用《易·文言》中的几句话作为标准:“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不知高明以为如何?
藉此向王先生致敬并请教,岂敢曰序。
邓瑞全
2015 年岁次乙未冬至前二日于道功三佰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