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欢迎您!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精采书评
精采书评
站内搜索
站内全文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精采书评 >> 精采书评   
《内江文艺历史瞬间的永恒记忆》
 时间:2016-04-07 来源:中国文化出版社  作者:袁晨月  点击:1260

 

内江文艺历史瞬间的永恒记忆

 

◎周智勇

 

[序作者系内江市财政局副局长,内江市档案局()党组书记,内江市档案局()()]

 

《丹青日志》是梅晓初先生在不同年代对内江文化生活的真实记录。我们透过瞬间记录下来的文字,回味与时代密不可分的点点滴滴文化往事,时光仿佛倒流,历史也鲜活起来。

 

内江市档案馆经过近两年的录入、分类编辑,《内江文艺历史散记——梅晓初〈丹青日志〉选读》一书就要付梓了,这是内江市档案馆开展建立文化名人档案“丰富特色馆藏资源,打造书画档案品牌”、发掘名人档案资源,助推档案文化建设工作以来所取得的又一个丰硕成果。

 

梅晓初先生(19101999年),又名梅英、老梅、川南老梅、笑楚、阿英。内江市市中区人。梅晓初先生不仅是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省内外的书画家和文化名人,更是一位文化使者,为传播“书画之乡”美名做出了极大贡献。抗日战争时期,梅晓初先生兼任《内江日报》副刊《血光》及《文化动员》杂志主编,组织、编发了不少有份量的抗战主题文艺作品,创作了话剧《生死线上》,出版了描写抗日游击英雄事迹的长篇叙事诗《北国招魂曲》和歌颂川军抗日将领王铭章、饶国华壮烈成仁的长篇叙事诗《天明了》。还将范长江的通讯作品编辑成《长江战地通讯专集》寄往重庆开明书店出版,向全国公开发行,一时成了热销书。自此,梅晓初先生与范长江先生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1939年,老舍介绍梅晓初加入全国抗战文艺协会。在此期间,梅晓初还组织并带动内江书画家举办义展捐助前线抗战。协助来内江的丰子恺、郁风、柯璜、董寿平、张聿光、阎松父、沈一千、周伦元、关良、李琼久、吴一峰等著名书画家举办画展。并在《内江日报》副刊上开辟了《汉安书画舫》,专门介绍内江及域外的书画家的事迹,刊载 80 余篇稿件,不断宣传内江“书画之乡”。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全国进步剧团如中华剧艺社、中国艺术剧社、国立艺专剧团等来内江进行抗日宣传演出活动,与不少名演员、剧作家如洪深、应云卫、史东山、沈浮、陈伯尘、吴祖光、杨村彬、温锡莹、项堃、白杨、司徒慧敏、张瑞芳、金山、蓝马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在《内江日报》开辟专栏,撰文宣传,扩大影响,为繁荣内江文艺戏剧播下了火种,扩大了内江在全国的知名度。抗战胜利后,梅晓初为抢救国宝,卖掉祖传店面,从华侨手中购回了汇集中国名画的《南画大成》画册。

 

建国初期,由于多种原因,梅晓初先生失去了工作,长期租借桐梓坝农民的一间青瓦土墙房子(原内江市东兴公社北渡大队),作为他和妻子的栖身之处。生活的艰难,居无定所的困境,并未消磨他的一颗追求真、善、美的童心,全身心地投入到他一直钟爱的书画研究、创作之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他同许多老艺术家一样重新迎来了艺术的春天,创作了数以千首(幅)的诗、书、画作品。积极参与市、区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捐画捐字义卖活动和全国、省及外地的征文、征画活动。他的梅花作品被省文物研究所鉴定为三级文物,被不少文艺单位收藏。杭州文渊阁图书馆作为精品收藏了他一幅梅花图,数十幅流传至香港、台湾、新加坡、南斯拉夫、日本、法国、美国等地区和国家。为进一步扩大“文化内江、书画之乡”的影响,梅晓初先生更写了大量有关内江风土人情、书画、文史方面的文章,被内江书画、文史界称之为内江的“活字典”。作为一个书画家和文化名人,梅晓初先生一生都未曾担任过什么重要职务,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地方报编辑和中学教师。然而他的影响所及,其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2013 7 月,梅晓初先生之子梅哲言先生将其父亲生前留下的日记、读书笔记等 196 本(册)无偿捐赠给内江市档案馆,这也是内江市档案馆从 2012年开展建立文化名人档案“丰富特色馆藏资源,打造书画档案品牌”工作以来,所征集到的最具历史、文化和文物价值的档案之一。尤其是 54 本(册)《丹青日志》,记录了梅晓初先生19741月至19996月期间参加的文化活动,与文化名人交往,对青年书画、文史爱好者的教诲、提携、推荐之情,进行书画临摹、创作感言,诗词、文史写作总结及读书心得等等。由于年代的久远,加之书写工具有毛笔、钢笔、圆珠笔,大多写在工作笔记本、软面抄本、学生作业本等上,有的被水侵蚀发霉、字迹褪色难辨,有的被虫蛀或被老鼠啃咬残缺不全,显得陈旧破烂。然而当我们把大小不一的“日志”摆放一起时,阅读其中看似并不起眼的小事,却一下就鲜活起来了。一段段文字记录,却透露出了有景、有情、有人、有故事、有历史……呈现出一种历史、文化互补与别样的人文气息,留下了历史划过的痕迹,使往事变成了鲜活的历史瞬间,永留于此。同时为我们了解内江文艺发展轨迹,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档案史料。为此,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梅晓初先生《丹青日志》中记载的这段漫长的历史还原给社会公众,专门成立了《内江文艺历史散记——梅晓初〈丹青日志〉选读》编委会,组成专门的编辑队伍对日记进行了录入,并在对日记中涉及的内江文化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第一次系统整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分类选读、延伸,历时两年时间,终于编辑成书,以期对社会公众了解内江文艺历史和发展有所裨益,使档案人尽一份传承文明的责任,对地方文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我们相信该书的出版发行,不仅对研究梅晓初先生和内江文化历史脉络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史料,同时对档案馆丰富文化名人档案工作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上一条: 中共紫云自治县委书记徐德祥为《紫云记忆》作序
 下一条: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邓瑞全先生为《少英说易》作序
 

中国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总社地址香港九龙弥顿道208-212四海大厦
总社电话:00852-21962638/65852676/39216081(传真)
内地咨询电话:13923719482(深圳)
业务QQ:2754109459 邮箱:27541094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