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六探》全书64篇文章,有理论探讨,有学习体会,有经验总结,并注意可读性。有关“孝”与感恩,创建儒雅学校和经验总结的文章所占篇幅较多。儒学是以伦理道德思想为其特质的观念体系。儒学以此物质模塑、建构了一种生活方式,为这种生活方式提供了不竭的人生意义源泉,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展现出独具特色的儒家文化。这可以被视为是儒学的根本价值。
儒学有两个发展的新方向,第一个是生活儒学,第二个是新仁学。在新的世纪,儒学应该如何面向大众、面向生活?书中是这样给我们解答的:
首先,简单讲就是面向生活实践的儒学。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的林安梧教授就提出过“生活儒学”的概念,生活儒学的另外一个代表是龚鹏程教授,他专门写了好几本书,从面向生活实践的角度来解说儒学。但是龚鹏程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思想体系,这一项工作是由我们大陆的学者黄玉顺完成的,他写了一本书叫《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学》,里面阐释了面向现代生活实践去重建儒学价值观的儒学存在主义论。“生活儒学”主要面向的是现代生活的实践语境,它是一种秉承多元文化观的关于实践的理论,我认为在我们的现代生活实践中,它必然会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和欢迎。
再有是新仁学的发展方向。很少有人提到“新仁学”,其实从孔子开始儒家学说就可以概括为“仁本礼用”,“仁”是孔子学说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仁学”是儒学的核心,“礼”是“仁”的外在表现。新儒家过去过多地讲“心性之学”,反而忽视了“仁”的地位,因此有一些学者提出了“新仁学”的概念。而我自己则进一步提出了“民主仁学”的概念,我把儒学定位为一种东方型的道德人文主义哲学,它跟西方人文主义以人权作为核心概念不同,我们是以道德,特别是“仁”,作为核心概念的。那么,它的文化观是什么?我把它总结为16个字——“一元主导,多元辅补,汇通古今,兼容中西”,这其实不仅是一种文化观,也是一种发展观,甚至可以看作是一种世界观。
该书于2015年10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主 编: 张悟新
副主编: 项丽
参 编: 温岭市孔子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