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己书画印作品集》是书画家、篆刻家王国己先生的艺术作品集,其中包括作者的书法作品、国画作品以及篆刻作品,其作品被誉为“承古而不泥古,求法而不拘法,于凝重中不是灵动,漂移中不失稳重”。
该书于2010年10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
《王国己书画印作品集》导读
书法篇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和独特的视觉艺术。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
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各有千秋,风格多变,经历宋、元、明、清,中国书法成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永恒的艺术魅力。
王国己先生学书的特别之处是先从隶、篆入手,从隶、篆入手的好处在于开始就历练出厚重、稳健、圆润的笔法功夫,因为隶、篆书写行笔要稳而慢,尤其强调中锋用笔,不容许你有丝毫的偷懒,在此基础上再临楷书,对楷书行笔结构更能理解和运用。作者现在的书法不能说他已超凡脱俗,但起码到了一定的境界。对于欣赏者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现在正处壮年,往后的发展不可估量。
国画篇
中国画在世界绘画艺术宝库中,是一种别具风格、富有浓郁东方艺术色彩的绘画。国画在古代一般称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的油画等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由于书画同源,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强调骨法用笔,因此绘画用书法、篆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近现代的中国画在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技法上又有突破和发展。
王国己先生最初学油画,后又系统地学习素描和色彩,在此基础上又搞板画创作。他创作的板画作品一部分还参加了省市级展览并获奖,曾受到我国著名板画家宋恩厚老师的赞赏。进入二千年后,他又将中国画和书法、篆刻结合起来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创作了大量中国画山水画作品,本书收集的部分国画作品就是他这段时间的潜心之作。
篆刻篇
印章——篆刻,俗称治印,是以刀代笔为主要表现手段,在印章上突出表现中国特有汉字篆体书法美的造型艺术。直观上看,篆刻印章的形式美就是把书法、章法、刀法加上气韵完美有机地概括于区区方寸之间,是书法、绘画与雕刻等艺术的缩写,旨在表现活泼自然的情趣和气韵生动的金石韵味,可称为书法的姊妹艺术。
篆刻艺术可以说是一种微观艺术,通过方寸天地,可使人们寄情托思、表现性情,概括地再现自然与生活中的种种美的意象和形态。
王国己先生学习篆刻至今已三十余年,三十年来他先从近代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入手,上朔秦、汉、南北朝及魏晋之砖铭。泥封、瓦当无不悉心研究,在印以书出,印外求印,书印“化合”中参透玄机,形成了他的独特印风,并且有了很深的造诣。
王国己先生治印从不马虎草率,治印之初总是用心设计,甚至腹稿三日,然后才柄刀直入,随机生法,一气呵成。大凡艺术创作理性和激情均须统一,激情没有理性的支撑,则不长久也容易失“度”,理性无激情的迸发,则会僵板,丧失灵性。王国己先生在方寸艺术中,于理性中畅游古今,于激情中捭阖天地,创作了许多耐人寻味、把玩不已的篆刻艺术作品,本册中收集都是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
作者简介
王国己,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版画家协会会员,荆门市书法家协会理事,荆门市掇刀区美术、书法协会理事,湖北荆门金石印社社长,聘中国书画院(香港)北京中大华文国际书画院院士(当代书画名家),作品曾多次在石化总公司长江沿线美术书法展、全国石化职工美术书法展、湖北楚天杯书画赛、湖北省工人画廊多次分别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铜杯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