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今桐梓地域山隔水阻,由重庆经桐梓越娄山关至遵义、贵阳的古驿道始于元(时名“站赤”),兴于明。明后期由于“播州各驿自逆酋闭关负固,驿官不敢赴任,过客不敢经行;站户逃徙,馆舍丘墟,十数年矣”。平播后,“地方底定,道路大通,驿站之设,势不容已。”(见李化龙《播地善后事宜疏》)平播后驿站得以恢复,驿道得以通坦。明亡清兴,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后,驿道改走湖南。清代开始“计口授盐”,渝黔古道成为川盐入黔綦岸的重要通道。雍正六年(1728年)在古道上设汛、塘、铺,称为“官马大道”。桐梓境内设2汛、8塘、4铺,自北向南为:酒店塘、木交箐塘、松坎汛、打宝铺、捷阵溪塘、大锅厂塘、新站塘、三坡沟塘、二坡铺、夜郎塘、楚米铺、西山铺、桐梓汛、南溪口塘。行走在这条古道上的达官贵人、失意仕吏、贩夫走卒、士农工商你来我往,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喜怒哀愁。他们在古道上的吟唱,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人们的不同情感,也是留在这一地区的宝贵文化财富。
《古道记忆——渝黔古道桐梓段文存》分别从渝黔古道、尧龙山(天坪)、松坎驿、桐梓驿(新站、夜郎城)、夜郎箐(夜郎栈)、播川驿(魁岩栈,今桐梓县城)、娄山关、红色记忆、古道文化杂谈等九编,综合编入诗文,反映桐梓县域、县名、地名的由来和不同时代人们对渝黔古道整体的表述,以及桐梓知名人物和寓居桐梓的知名人物的诗作文存。
本书于2023年11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
作者介绍
申翔,副教授。曾任遵义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主任等职。长期从事地域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研究。著有相关论著17部近400余万字。
杨利,遵义会议纪念馆副研究员。贵州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研究会遵义分会顾问、专家,贵州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理事,遵义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
《古道记忆》编委会
主 任:周德超
副主任:石国震 杨定刚 冯于桥 张元秋 李荣娅
委 员:周 理 张振明 张 玦 黄 方 程林康
赵 波 周天绪
主 编:杨定刚
编 著:申 翔 杨 利
校 对:张 玦 查小刚 曹昌虎
编 务:赵 波 张 玦 曹昌虎 何 伦 郭 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