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范仲淹》一书是作者沙口老师近年来创作的一部历史长篇小说,作者收集了大量范仲淹的文献资料,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和尊重历史的视角,写出了这部长篇历史小说,对范仲淹的一生做了全方位的刻画,他用文学的语言、历史的轨迹和深刻的剖析,将这位《岳阳楼记》作者的思想及不为人知的一些故事讲述了出来,将一个亲身履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历史人物形象刻画得细致入微。
大约是六年前,作者出差到岳阳等地,结识了几位朋友,每每谈及范公的为人与为政,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感佩敬仰之情溢于言表。闲暇之余,便常登岳阳楼,寻思古之幽情,望洞庭之浩淼,感悟古之先贤、骚人迁客登楼赏景的多味情怀。时间一久,便萌生了创作该书的想法。
该书于2015年9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沙口,湖北洪湖人,原名谢银海。此书付梓,已60岁。
基本信息
作 者:沙 口
出 版:中国文化出版社
总 编 审: 中国文化出版社国内编审处
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北里甲1号
责任编辑: 徐 荣
印 刷:中国文化出版社印刷厂
开 本: 850×1168mm1/32
印 张: 8
版 次: 2015年9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定 价: 28.80元
作品导读
几天来,仁宗一直在静静地思考着。
从太祖到真宗,三朝之间皇权更替的诸多矛盾与乱象,既是导致朝野拉帮结派、正消邪长的必然成因,也是造成国家府库空虚财力枯竭的困顿之源,更是捆绑皇室几代人的精神桎梏。不斩断这条无形的枷锁,朝野上下就很难形成积极向上的统治合力,更难有上下同心励精图治的崭新局面。
可又从何入手呢?仁宗反复地斟酌着。
遍观目下朝廷,所有乱象之中,尤以吏治腐败为烈,几乎到了无官不贪的地步。整个统治阶层内部,俱是一个个利益集团,盘根错节,沆瀣一气。且数量之大,已到民以难养。
宋立国之初,全国文武官员仅9785人,现已增至17300多人,几近翻了一番,这还不包括未受差遣的一大批京官、使臣。仅以京官论,宋初太祖时,不到300人,真宗天禧年间,增至4200多人,到本朝,已 高达10000余人,这还不含宗室中等一大批官员。若全部算上,又是以千数为计。
如此之多的官员,均由朝廷供养,且又厚薄极为悬殊。侍从以上官员,俸禄高得惊人,以至子孙不事仍可膏梁百味。而占文官总数五分之四的下级官员,俸禄则低得难以敷出,只能靠另谋他途养家糊口。不良者,则更是贪赃枉法,巧取豪夺。以至于百姓负担日重,民不聊生。再加上税赋严重不均,豪绅与官吏勾结,偷逃税后的补充,又强行向中小农户与无地佃农摊派,使得天下“有田者未必有税,有税者未必有田”。这种极大的不公,又严重地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纷纷抛荒逃离,到庆历元年,各处流民已累计不下百万。
仁宗拿起户部的奏章,一串串的数字直刺得他眼痛。
形势严重如此,那些文武百官都在干些什么呢?他不敢想象,也不愿想象,朝廷每年那么多的银子,养的居然都是些昏官、庸官?整个官吏队伍,竟然是明哲保身的多,锐意进取的少;贪赃枉法的多,廉洁自律的少;敷衍苟且的多,敢于担当的少;养尊处优的多,任事负责的少;同流合污的多,正直贤良的少。
仁宗恼怒地在龙案前踱来踱去,脸憋得通红。作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尤其是一个要励精图治,要有所作为的君王,他不能允许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往轻了说,是自己无能,往重了说,危及的是自己的统治,甚至是王朝的长治久安。而现在,危险就在眼前,先帝创业不易,他不能让这万世的基业毀在自己手里。
此刻的仁宗,恨不得立马就推行新政,让整个朝廷振作起来,欣欣向荣起来。可人才呢?谁能为新政的旗手,谁又是推行的猛士?
这可不是儿戏。十一年冷宫的压抑生活,炼就了仁宗善于忍耐的性格。亲政十年,他一直在观望着、揣摩着。他需要有一批正直贤良之士,聚集到自己身旁,成为推行新政的得力助手与干练之臣。他更希望有一个契机,统一朝野之识,燃起人们对新政的热情与向往,使之能顺畅进行。
与西夏长达五年之久的战争,是灾难也是突破口。战争暴露的问题所引发的巨大伤痛,百姓不堪重负所引发的民变四起,刺激着仁宗的神经,也激发着他励精图治的雄心。
这些日子,仁宗天天如坐在火山口上。各地来的奏章,述说的几乎都是同一问题,不是兵变,就是民起。
山东沂州(今山东临沂)军卒王伦不忍压迫,发动兵变,率领部分军士与沿途农民组成义军,矛头直指官府。转战山东青州,江苏淮安、泗州、扬州等地,开仓放粮,劫富济贫。旬日间,攻城掠地,无有不克,且附者如蚁。
张海、郭藐山在四川、陕西、湖北三省交界的商山揭竿而起,数日间,就达到了几十万之众,声势浩大,震惊朝野。
面对一波又一波的农民起义,一浪高一浪的反抗斗争,一批有识之士,心忧国家命运,情系天下苍生,纷纷上书朝廷,建言献策,企盼改革现状。欧阳修在《准诏言事上书》中,集中揭示了当时的诸多矛盾:“从来所患者夷狄,今夷狄叛矣;所恶者盗贼,今盗贼起矣;所忧者水旱,今水旱作矣;所赖者民力,今民力尽矣;所须者财用,今财用乏矣。”指出国家已“不异五代之时”,内忧外患,岌岌可危。范公也是忧心如焚,早在赈灾江淮和知饶州时,就对朝廷发出了呼吁。在《奏议许怀德等差遣》一书中,坦陈其言:“今四夷已动,百姓已困,仓库已虚,兵旅已骄,国家安危,实未可保。”以一颗赤诚之心,直言皇上,预警示危。苏舜钦更是一针见血地抨击朝政:“二边猖炽,兵帅数败,科率诛敛,天下骚然。”
这些言辞与奏请,呐喊与呼吁,使仁宗更加深刻地感到了变革的迫切与时不我待。舆情汹汹,民意可用。革故鼎新已为人心所向,除旧布新更成势所必然。仁宗不再迟疑,他要用猛药,下重手,亲自推动这场变革。
这一年,是仁宗庆历年间,史称“庆历新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