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上世纪中叶农村学校师资短缺的状况日益严峻,于是乎当地称谓的“民办教师”便应运而生。他们的人生道路可谓坎坷,生活之艰辛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可歌可泣,催人泪下。
小说的主人公刘志国是众多“民办教师 ”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刘志国经历了从小学到高中十年寒窗,艰苦的学习环境磨练了他坚毅的个性。校园情结、爱情婚姻、家庭生活林林总总,亦教亦农的生涯中发生了许多窘迫的事情,令人唏嘘。志国的自卑心理使他不敢大胆追求美好的爱情,在农村的大环境里,他选择了“现实”。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伴随他走过一生。
刘志国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教书育人是他不变的信念。他勤奋努力不断进取,最终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学高级教师”。并赢得了“模范班主任”,县级市级的“优秀教师”等诸多荣誉称号。当要走下三尺讲台那一刻,失落惆怅的心情油然而生。他不免仰天长叹:“老了。”他将像一片秋天的红叶慢慢落下。
刘家窑村旁那条小河装载着刘志国生命的内容。弯弯曲曲的小河无论流水淙淙还是干涸冰封,那都是刘志国生命的象征。刘志国既出类拔萃,又朴实无华。形象不“高大”,但是很丰满,有血有肉,却具有一般自然人的社会属性,平凡的他有一颗金子般赤诚之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相信读者能从他的生命历程中触摸到农民、农村教师及社会跳动的脉搏。
本书于2020年10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苗景有,20世纪40年代出生于河南省偃师县。从小热爱文学,青年时期就有稚嫩的作品发表。尽管就读理工,留学德国,术业有成,并成为一名高级工程师,但对文学的痴情从未改变,用优美的诗一般的语言记录着他熟悉的生活,涉猎诗歌、散文、小说多种形式的文学作品,直至70多岁高龄,依然精力充沛,笔耕不辍。现为深圳市作协会员。主要作品有《幸福在哪里》,《心灵的召唤》,《胡杨的诉说》,《记忆的碎片》,《中原乡村往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