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一)“读书随记”部分。 多年来作者阅读,有感随录,积数年之功,遂集腋成裘。 今作者从随记中特 选与鄂、渝、陕、豫交际区域的古代史地文化 有涉者条列陈于兹,或补史志之阙,或匡俗传之讹,亦或给史地文化研究者提供选题参考。
(二)“史苑索隐”部分。 本部分意在搜罗并廓请诸多沉没于历史尘雾中的隐秘史实。本栏所列,诸如 “缰王”“彊王”即 “绞 王 ”、麇绞古国、“武当”语源、“郧 阳”语源、《史记》“家房陵 ”真意、秦及后世皇朝对房陵的投资,嫪毐舍人迁蜀而非迁房、古代十堰民户多次兵迫外迁、明末李自成张献忠陷楚 十四郡唯郧得以保全、郧阳和平归清等等。另外,关于郧地流迁民户来源以及县市多处的兵事和古迹,也频有涉及。 对于如何进行史地文化研究,今人如何正确对待古书古注等问题,在有关文章中,也作了必要的说明。
(三)“朴园耽微”部分。传统汉学,因其朴实无华,讲求实证,至清代或称为朴学。本部分和前面“史苑 索隐”中所谈到的汉学知识, 诸如汉语中的文字、语法、音韵、训诂、考证、修辞、避讳等等,连 及 有关古体诗、近体诗、长短句以及汉语韵史、韵书等知识,对于语文教学、诗歌研究、诗歌创作、方言研究、古籍整理,以及传统史地文化的学习和考古,都有一定的帮助和启示作用。
(四)“教事亲历”部分。本部分所列二文,是作者和作者的同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对地方职业技术 学院如何进行改革的理论学习与思考。对于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十堰大学在上世纪至年代三次观念大转变三次专业大发展,也作了初步的客观概述。(关于“十堰高师班略况回忆”一文见“史苑索隐”栏)。
(五)“谈墨泻心”部分 (诗歌小集)。 伟大的祖国正处于奋力自强,百业勃兴,城乡巨变,日新月异,一 步步迈向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强国的伟大时代,我感到无比的心悦和幸福。 故将平日所见所闻,所感所 想,信手为诗,一吐为快。 或古体、或近体、或长短句、或 白话自由体,无意刻意雕 琢,唯求畅朗抒怀,泻心自慰。至于意指群分,体式序列,亦不多拘泥。
作者简介
王一军,男,生于湖北竹山化玉河,十堰籍,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 史学者,教授。 长时期担任高校文科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古代历史等课程的讲授及辅导任务。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和书稿计有:“缰国 ”“彊(强)国”即“绞国”(郧县 五峰 春 秋 古 墓铭 文考)、“郧阳”语源与司马迁、“武当”语源研究、秦始皇投资房陵与十堰古代社会发展的契机、历代学者训“郧关”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绞国方位考、绞国消亡考、《郧台志》与《郧阳府 志》迥异辨、关于竹山登爽亭的索隐与建议、 鄂西北古代官署地二十八所述略、武当山吕家河一带民歌在历史学和语言文学中的价值、《辞源》《辞海》匡误二则、近体诗声律形式形成之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近体诗语法的个性特征与教学、研求本字及语文教学、汉语语转说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明代万历《郧阳府志注稿》、《古代汉语》(合编,高校文科教材)、《十堰古今诗词选》、《武当山古代诗歌选注》、《明清郧阳历史文献笺注稿》、《十堰古代历史文献笺注赘言稿》(先秦至南北朝部分)、《湖北名胜旅游诗选》(合编)、《学海浅尝五部稿》(读书随笔,史苑索隐,朴园耽微,教事亲历,淡墨泻心)、《十堰红卫王氏宗谱》等,总计万言左右。原十堰市语言文学学会首任会长、湖北省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会会员、中国音韵学会会员、原十堰大学副校长、原十堰市高校创始人之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