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观察:基层教研者介入教学现场的有效形式
◎傅华强
(序作者系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基础教育与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湖北省教育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思想政治(品德)教研员)
微格课堂是“微格教学法(Microteaching)”的一个分支。微格教学评价法由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演变而来,它是微格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深化和延伸。微格教学又被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和“小型教学”等。“微格观察“就是借助于现代化摄像设备从不同角度完整记录教师的授课过程,指导者和教师本人可以“碎片化”地观察课堂,从细微处对课堂教学及其反馈效果进行反思和评价,从而矫正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这种方法具有促进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的共时性特征,从而常应用于教学教研活动。
众多周知,基层教研的终极目的就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而基层教研者为何介入、怎样介入,又该在多大程度上介入教育教学现场,它凸显着基层教研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育伦理问题。或沉静实证,或浮躁虚化,就成为优劣教研的分水岭。而消除了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之间隔离、紧张和对抗关系的基层教研大致具备两个特点:一是研究对象的真实性。这些研究者大多是“草根研究”,他们进教室、接地气,获取的第一手材料真实可信,比如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学技能、教学风格和教师的心理状态等等;学生的心理、生理、智商、家庭背景、智力背景、非智力因素等等,这些“草根”们最了解、最清楚。可以这样说,他们的研究对象是“原生态”的。二是研究问题的原发性。“草根研究”的问题都是来自于教学实践所发现的真实的具体的教学问题,反映的是教育教学的实然状态,这些“草根研究”的结论或许没有达到理想的高度,但他们获取的数据、素材、案例是源自教育教学情境的,由此积累总结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也是有效的。我们倡导教师要成为“研究型”,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坚持实证的原则,从“原生态”的数据、素材、案例中体悟出更多教育教学的隐喻,以企抵达教育的本质。杨兴福老师显然是这些“草根研究”中的佼佼者,这部《楚杏雅韵——微格课堂的观察与感悟》就是明证。而“微格观察”无疑是杨兴福老师得心应手、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
细读这本书,犹如置身教育教学的百花园——“微格课堂赏析”似菊而胜菊。王海芳老师的课似白菊那样纯洁,朱文芳老师的课似黄菊那样养眼,廖小芳老师的课似红菊那样娇艳,王东红老师的课似橙菊那样端庄,罗环老师的课似紫菊那样隽美,魏娟老师的课似绿菊那样素雅……读者一定从这些具有缤纷雅韵的课例中得到启迪,激发灵感。“微格课堂感悟”似梅而超梅。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从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积累经验、探索规律,调配提升教学质量的良方,字里行间散发着梅的幽香。“微格教学管理”似牡丹而赛牡丹。笔者也用了相当的笔墨阐述了教学、教研、科研和校本课程的管理效能等等,让我们仿佛来到国色天香的牡丹园。“微格活动揽胜”似荷而脱荷。我们看到的那些文字是“小荷才露”,而沁入心脾的则是清幽的荷香。掩卷深思,可以感受一种基层教学实践研究主体与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互动、互生与互补所带来的快意。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假如我们一线的教师和教研员,都像杨兴福老师这样长于思考,善于总结,那我们就会早一天步入教育教学的应然状态!
是为序。
傅华强
2015年12月31日于 武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