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口,这个福建唯一荣获首批国家级“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的千年古镇,近年来,繁花似锦,香飘五湖,引来世人垂青注目。
灌口镇历史厚重、人文鼎盛——自唐以来,就是“烟火千家,颇为富庶”的“八闽重镇”。元代,朝廷在此设立深青驿站,陆地古道横跨漳泉两府;明清时期形成繁华集镇,商贸荟萃,经济发达,人口增长,文化教育为之振兴。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任同安主薄时,多次来灌口讲学;清乾隆年间,同安县府在灌口开设凤山书院;辛亥革命时期,书院成为闽南同盟军基地。灌口凤山祖庙始建于明朝启祯年间,明末清初关灌口是郑成功反清复明基地之一,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将祖庙香水请至台湾。目前,台湾祀奉凤山祖庙香火的庙宇,多大160余座。凤山书院与凤山祖庙,成为当地名胜古迹。
灌口镇文峰醇厚,有“滨海邹鲁”美称,历史上孕育了30多位进士、举人;近代诞生了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海洋生物学家、藻类学家曾呈奎教授等名人。如今,辖区内有中、小学、幼儿园30余所,有影剧院、录像厅、歌舞厅、图书馆等等,文教巍然成风。
本世纪初,当灌口镇还是一个纯农业镇的时候,厦门市正酝酿一场跨岛发展的城市变革,决定岛内工业向岛外“突围”,灌口镇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在灌口南部开辟一个15平方公里的工业区,承接岛内工业转移。2010年开始,国家出台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新政。灌口又一次抓住历史机遇,挤身福建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全国百家绿色低碳小城镇见识示范镇行列。
该书于2014年12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王文津,资深媒体人、知名摄影师家、主任记者、主任编辑,中国地市州盟报新闻摄影学会理事、厦门集美区摄影家协会主席。
曾任《集美报》社长、总编辑,退休后创办文津传媒工作室。受聘新华社、人民日报签约摄影师。
主要著作有《我的第三只眼睛》、《发现集美》、《见证集美》、《中国侨英》、《一个从幼儿园读到博士的地方》、《失地农民新家园》、《中国杏滨》、《拳拳赤子心》、《学村第一校》、《心写的工会日记》、《半个世纪的情怀》、《中国灌口》等。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中国当代新闻摄影开拓者蒋齐生先生曾为王文津作品展题词“为生活写真,为历史留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