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石器时代,人类由无知到具有朦胧的美感,从使用粗糙的旧石器到制作使用精细的磨制石器,从衣不蔽体到装饰饰物,这些都孕育了中华古代玉器的出现。玉器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载体,它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礼仪、商贸、图腾、宗教、信仰乃至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是其他任何古器物无法比拟的。玉器在古代社会中既是精神财富,也是物质财富。玉所特有的美丽光泽和温润内质使它成为一种超自然物品,被赋予人文之美,古人对玉倾注了全部的才智和热情。所谓“君子比德于玉”,“德”既是玉的特性,又被拟人化、道德化,成为古人心目中正人君子良好品德的象征。玉材的珍稀和雕工的艰难,以及用玉的礼制化,使得玉器的身价为货宝之首,古人有“黄金有价玉无价”之说。
自古至今,玉绚丽的外观和温润的内质被广为推崇,它的产生与古人的审美观念紧密相连。从第一块玉器工具的发现距今已经超过一万年,而从第一批被大多数学者正式确认的玉器(玉玦)的发现也已经超过8000年。根据已经出土的玉器及相关古文献史料,我们可以将万年中华玉文化史分为玉文化的起源(原始佩饰)、玉文化形成时期(神器)、玉文化发展时期(礼器)及玉文化成熟时期(佩饰)四个历史阶段。而玉文化的起源是伴随着古人逐渐萌发出审美意识以及对自然界的恐惧而来,由此产生了原始宗教,形成了巫文化。并由专门从事祭祀活动的巫,培养了一批专业的采玉、琢玉的工匠,而“巫”也有可能是最杰出的设计、琢磨玉器的大师。他们提倡并参与玉器的制造、使用,推动了玉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从殷墟出土的商代玉器可以看出,玉雕工艺在选料、造型和制作技巧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唐太宗曾言:“玉虽有美感,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说明了美玉只有经过人们的雕琢后,才能成为融合民族心血、才智以及毅力的玉器。
杭州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古玉收藏的发源地。南宋时,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更是出现了专营古玉的“七宝社”,出售玉带、玉碗、玉花瓶、玉绦环及玻璃、水晶、宝石等。当时还出现了将古玉作为礼物贡奉、馈赠的风气,如大臣张俊进奉宋高宗的宝物中,仅玉器一项就有新旧玉器共42件,可见当时民间藏玉数量是很可观的。
近十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文化事业的进步,玉器收藏的传统在杭州地区特别是萧山再次繁荣起来,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鉴赏水平的古玉收藏家。这本图录就是他们多年来古玉收藏与研究的成果之一。
这本图录精选了两百二十多件玉器,涵盖了中国八千年玉文化的历史,有中国最早的兴隆洼文化玉玦,以及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玉器。商周至战汉玉器是高古玉收藏的重点,也在本图录古玉中占很大比例。很多玉器用料精良,雕工细致,造型和纹饰精美,反映出很高的收藏水平。本图录所收藏的唐宋辽明清以及现代玉器也各具特色,别具一格,体现了萧山玉器收藏家的审美情趣和鉴赏水平。萧山的很多古玉收藏家都与我相识,他们在多年的古玉收藏过程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古玉收藏和鉴赏方法,即以考古出土和博物馆藏的玉器为标准器,以仿古玉作坊的产品为反面教材,不急不躁,踏踏实实去收藏古玉。他们曾多次参加我组织的考古之旅及中国民间藏玉精品展,与文博考古专家及全国各地的收藏家交流经验,探讨切磋,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形成了今天蔚为壮观的玉器收藏。这条收藏之路也为全国玉器收藏界树立起了正确的收藏观,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
该书于2013年4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 |